今年冬天的供暖季即将开始。供暖安全准备工作怎么样?北京供热是京能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北京最大的集中供热企业,负责北京供热面积3.76亿平方米。记者了解到,北京能源集团旗下北京7家燃气热电厂已同步完成采暖季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维护、隐患排查、系统调试等,确保供热系统随时启动。 10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能源集团所属北京热力生产调度监控中心、鹿谷北中尖峰热源厂、北京西热电厂等地参观加温情况。在鹿谷北中尖峰热源厂,工作人员检查热水锅炉管道。新京报记者 王贵碧 摄泸沽北中热源厂供热调峰及配套热网工程将于今年冬季正式实施。 30日,记者来到石景山区鹿谷北中热源厂。这是一个新厂区。 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5年8月完成竣工验收,将于今年冬季正式启动。据介绍,北京热电投资建设的泸沽北中热源厂供热调峰配套热网工程是京西地区重要的应急保障热源工程。在鹿谷北中剑峰热源厂,工作人员使用仪器对热水锅炉管道进行加压。新京报记者 王贵斌 摄 北京能源集团北热石景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刘介绍,鹿谷热源厂已安装10台29兆瓦燃气热水锅炉及相关设备配套燃料供热设施面积约1305万平方米。王刘说:“如果出现严寒天气或者需要调整运行工况,就需要启动高峰锅炉房来补充市政供热网。这不仅提高了城市的供热安全,也提高了已完成544个检修项目、为采暖季做好准备的城市的市政供热能力。10月30日上午,靖西热电厂机器轰鸣,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清洁能源转换的热潮“蓄势待发”。京能集团清洁能源北京西热发电运营部总监龚志鹏表示,北京西热电厂供热能力919MW,供热面积1800万平方米,占西部热网三分之一以上,为首都集中供热管网提供有力支撑。靖西热电厂,工作人员检查热网加热器。新京报记者 王贵斌 摄 为确保冬峰等关键时期机组稳定供应,京西热电厂于10月14日完成全厂机组及管网供热系统检修项目544项,消除设备隐患;对热网抽气管道、热网循环泵及液力偶合器、排水泵等进行21项维护保养。检修后系统稳定,机组运行正常。已经为供暖季节做好了准备。龚志鹏介绍,技改后,该厂目前最大应急补水能力为1000t/h,可连续换水3小时,进一步提高管网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有效支撑西部供热网的紧急需求。随着采暖系统的智能升级,在制冷季节到来时,用户房间的温度将更加稳定。在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生产调度监控中心,大显示屏显示着热力系统的实时数据。京能集团旗下北京供热副总经理刘亚斌告诉记者,北京供热持续推进智慧供热建设。在近三年累计完成改造725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大改造规模,新增智慧供热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覆盖城市供热管网和区域独立管网。已完成超过20万户家庭的室温采集设备安装,并配合室温监测平台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控音量并远程控制用户房间温度,有效解决“近热极冷”、“上热下冷”的供暖不平衡问题。刘亚斌介绍,智能供暖系统赋予供暖系统一个智能大脑。通过采集整个供暖系统的参数,可以提供最优的供暖链路。 “它的优点是用户房间的温度波动可以控制在±0.5℃以内,当寒潮降温季节到来时,用户房间温度更加稳定。智能供暖调节后,供暖更加精准,质量好。王刘还告诉记者,鹿谷北中热源厂作为京西应急热力保障的重要来源,同时实施了智能保障设备——shello的18台29MW燃气热水锅炉厂内全部接入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运行参数,配合智能调度,实现精准调峰。此外,全港169个管理的热站中,所有新增热站态势感知系统均已调试完毕。智慧供热项目主要设备已安装完毕,系统调试正在按计划进行。今年冬季,将进一步提高供暖调节的准确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京能集团所属北京7家燃气热电厂已完成供热准备工作。北京热电隶属于京能集团,是北京市最大的供热企业。截至10月底的数据显示,北京热力负责北京供热面积3.76亿平方米,热用户230万户,管理锅炉房536个,干线管道长度2055公里,热力站5350个。记者l据悉,京能集团旗下北京七家燃气热电厂已同步完成采暖季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维护、隐患排查、系统调试等,确保供热系统随时启动。 19台核心机组全部完成检修,确保采暖季伊始就能以最佳状态运行。公司对热力输送管网进行了4次检查,查找并解决了15个影响供热的问题。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强与电力、热力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问题,为冬季供热系统稳定运行做好准备,全力保障北京居民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今年北京热电已实施4万余项设备设施维护和技术改进。全面实施首都功能核心区老干管热网改造工程,更新改造老旧供热管道约555公里,对1.27万个小房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冬病夏治”,同步完成渗漏结构336项、结构加固210项、保温修补516项,排查治理二次管道水害隐患252项。对用户投诉工单进行全面分类后,针对投诉集中的社区,共整理出了917个问题清单,其账号一一被“注销”。通过系统修正,设备健康水平显着提高,为冬季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15支应急救援队伍、276名救援人员都在值班。北京热电提前研判天气变化和供热需求情况,编制了《2025-2026年供热季方案》。按照每天48小时节点(每半小时一班)的发运模式,通过“日前计划+日内调整”的衔接机制,精准匹配供热出力与实际需求。供热启动阶段遵循适度分批的原则,优先考虑上一采暖季的集中需求和“一老一小”相关供热站的运行,确保重点区域供暖需求得到保障。供暖季开始前,北京热电组织开展了应急实战演练,重点检验应急预案系统运行情况、报警监控系统运行效果、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响应能力等。健全协调机制,更加全面地针对应急处置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应急处置能力。据介绍,15支应急救援队伍、276名救援人员正在值班待命,各类应急车辆、机械设备和物资均已到位。此外,北京96069供热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网络,高效响应用户需求。网络覆盖96069热线、企业热线、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办公上码”、京通小程序等渠道,实现多场景高效受理诉求;初始预热阶段人工坐席和AI智能语音机器人同时启动,有效提高通话完成率和AP传输速度。新京报记者王静熙编辑张树静校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