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总代表钟泳熙:京港合作进
作者:BET356官网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5-11-15 09:20
第二十八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会(简称“京港研讨会”)于11月12日至1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次会议合作成果丰硕。会上签约项目29个,合同金额近560亿元。合作项目涵盖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 “香港是一个伟大的‘转化器’,与北京携手可以推动它。”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首席代表钟永熙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京港合作的新内涵。他表示,京港合作进入深度新阶段,“同舟共济”。 “截至目前,共有1.4万家香港企业在北京扎根。两区已从传统经济特区升级为‘一带一路’。”将“导入”、“输出”改为“合作”。 “通过‘北京基因、香港血统’的模式,共同培育新生产力,服务国家整体发展。”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总代表钟永熙。受访者提供的照片。深度融合、共创成果是本次大会的亮点。新京报: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和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您认为第28届京港将带来哪些新时代?钟永熙:在当前充满缺乏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京港交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发展的确定性——我们国家的规划是确定的,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是确定的。也是企业项目层面落实“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国家宏观战略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将“国家需要”与“京港力量”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在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共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新京报:您参加过很多京港展销会。这次大会上你最有名的情怀是什么?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新的亮点和变化?钟永熙:最深入人心的感受是“手”和“社区”。过去,更多香港企业到北京组建,或者北京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但今年,我们看到的是深度融合的趋势——很多北京企业到了香港后变成了香港企业;香港公司迁往北京并在北京注册成立。据我了解的数据:在北京共有1.4万家港资企业。双方的合作模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产品,而是“一起做、一起干”。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不少北京技术首次在香港落地,开发出“北京基因、香港血液、中国标准”的产品。其背后是北京的技术与香港的管理和标准共同创新、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这种深度融合、共同成功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鼓励香港青年成为北京的“超级伙伴” 北京:这次会议多次提到“生产力新品质”。您认为,香港在创新科技和高端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如何与香港的优势结合起来?北京雄厚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发展新生产力?钟永熙:创新是建设新生产力的关键。这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商业、服务模式等多维度的创新。北京与香港的联系非常明显:北京拥有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而香港则拥有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熟的专业服务和资本市场优势。我们可以把香港视为一个伟大的“转换器”,与北京携手打造创新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全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香港贸易发展局正与中关村、北京市科委合作打造“京港创新平台”,推动这一创新n 更加系统化。未来,我们期待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冀地区和以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育新兴领域、新兴赛道的新生产力。新京报: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本届博览会将采取哪些新举措和新平台来促进京港青年创新创业和人才交流?对于有兴趣北上发展事业的香港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钟永熙:我们非常重视青年的力量。本届京港洽谈会,第八届“京港青年创业杯”创业大赛决赛将同步举行。作为京港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融入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为展示北京、香港及海内外优秀科技创新项目,激励青年创新。我们还积极参与“京港青年创业杯”等活动,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为他们开放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应用场景。对于有志北上发展的香港年轻人,我的建议是:第一,多去北京,更深入地了解北京目前在很多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发展现状。二是找准契合点,发挥自身优势,与北京合作伙伴开展合作。在“走出去”过程中,北京企业非常需要香港年轻人帮助开拓和管理国际业务。第三,当你找到正确的方向时,要有“走下去”的毅力。国家明确了人工智能、科技自强等领域的发展方向,这些领域将迎来爆发。香港青年不仅要“超级接触”,更应该立志成为北京的“超级伙伴”,与内地伙伴携手共进。京港合作平台有望越来越广泛。新京报:目前,一些国际舆论对香港的营商环境存在一些质疑。香港..您想通过这次京港交会的窗口向国际社会和内地企业传达什么明确的信息? 钟永熙:事实胜于雄辩,要用数据和实际情况来说话,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增长3.8%,我们的金融市场依然强劲。IPO融资活跃,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有数百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其中包括许多剩余的内地公司。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香港经济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同步推进。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催生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通过香港平台成功“走出去”。企业和资本的选择才是最真实的投票。我对香港经济充满信心,有强大的母动力支撑。新京报:展望未来五年,您对京港合作有哪些期许?您希望在哪些具体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钟永熙:希望京港合作的平台越办越广,我们有更多的朋友。具体来说,首先,在安全领域科技合作合作方面,我们希望围绕京港平台和科技合作协作,与中关村、北京市科委勾画新一轮合作安排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二是在产业和市场对接方面,我们将与北京市商务局围绕“两区”政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等问题公布具体行动方案,帮助港商拓展国内市场。此外,针对北京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强烈需求,我们将与北京市工商联签署合作备忘录,更有效地服务他们通过香港走向世界。总之,未来五年,希望京港合作更加深入地融入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大局中。在更广泛范围内取得共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京报记者陈琳编辑张树静校对赵琳
电话
020-66888888